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,要在提升文化影響力、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為功。這為我們建設更高水平文化強省指明了前進方向、提供了根本遵循。
福建是“海濱鄒魯”“文獻名邦”,是紅色文化資源沃土、全國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發源地,以多元、深厚、交融的特色文化形態,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“評價一個制度、一種力量是進步還是反動,重要的一點是看它對待歷史、文化的態度。”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間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,親自指導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。從大力保護福州三坊七巷、三明萬壽巖等歷史文化遺產,到親自推進鼓浪嶼、武夷山、福建土樓等申遺;從倡導弘揚“閩東之光”,到推動文藝院團創新發展;從親自邀請加德納夫人造訪福州、圓夢鼓嶺,到大力推動“海絲”文化、媽祖文化“走出去”……探索實踐的點點滴滴,為延續福建文脈、促進文明交流互鑒作出了重大貢獻,成為福建建設文化強省、做好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寶貴財富。
凡樹有根,方能生發;凡水有源,方能奔涌。多年來,福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,把黨的創新理論與八閩大地深厚的文氣文脈結合起來,聚焦守護傳承中華文化,深入實施中華福文化、海洋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等,推動福建特色文化煥發時代光彩。
文化興則民族興,文化強則國家強。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。新時代新征程,我們要對標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要求,建設更高水平文化強省,全面展現新時代八閩文化的氣韻和風采。
推動八閩文化創造性轉化、創新性發展。對文化建設來說,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、不迷失方向,創新才能把握時代、引領時代。要完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,從多姿多彩的福建特色文化中汲取養分,推出更多彰顯中華文化精神、富有福建文化內涵、體現福建人精神特質的優秀文藝作品,打造新時代文藝“閩軍”,推動“閩派”文藝創作從“高原”向“高峰”邁進。福建黨史事件多、紅色資源多、革命先輩多,要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,建好長汀、寧化長征國家文化公園,深化革命史料和革命文物研究闡釋,以時代精神激活紅色文化生命力。堅持不懈做好以文化人工作,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提煉萃取精華,積極推進移風易俗,以高質量文化供給滿足人民高品質文化需求。
文化為魂,產業為根。文旅產業一頭連著經濟發展、一頭連著民生福祉。堅持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加快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,全力以赴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。突出文化底蘊、數字賦能,發展新型文旅業態,不斷提升旅游體驗和服務品質。著眼山海聯動、城鄉統籌,持續做好資源整合,形成花開滿園、競秀芬芳的生動局面。
提升福建文化影響力。福建與臺灣同根同源、同文同種,要持續深化閩臺社會人文交流,不斷增加臺灣同胞的民族認同、文化認同、國家認同。福建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,擁有1580萬海外僑胞,要依托宗親鄉親、祖地文化等紐帶廣泛凝聚僑心,塑造和展示福建新形象。
大道如砥,行者無疆。蘸著歷史文化的筆墨,正在書寫新的文化歷史。文化影響力拓展與福建新形象塑造,絕非一朝一夕之功。把歷史卷軸向未來鋪展,我們要奮力建設更高水平文化強省,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福建力量。(福建日報評論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