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面一进一出好爽视频,宝贝腿开大点我添添公交车 ,久久精品99国产国产精,成人视频在线观看

見賢思齊 綠色豐碑映千秋 
——習近平總書記在谷文昌紀念館考察回訪記 

發布日期:2024-10-17 信息來源:福建日報 字體【
谷文昌紀念館位于東山國家森林公園的谷文昌紀念園內,成為人們緬懷和學習谷文昌的重要場所。記者 林熙 攝

谷文昌紀念館內,一幅“谷文昌帶領東山人民植樹造林”的浮雕栩栩如生。記者 林熙 攝

溫暖囑托

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谷文昌紀念館,了解谷文昌同志感人事跡,聽取當地傳承紅色基因情況介紹,同谷文昌干部學院教師、學員代表親切交流。習近平指出,衡量干部業績好不好,關鍵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。各級領導干部要向谷文昌同志學習,樹牢正確政績觀,為官一任、造福一方,真抓實干、久久為功,把豐碑立在人民群眾心中。學習谷文昌同志,不僅要高山仰止,還要見賢思齊,像他那樣做人、為政。

深秋的東山島,碧海藍天,山川如洗。

15日,是谷文昌同志誕辰109周年。東山縣赤山林場,掩映在木麻黃林中的谷文昌紀念館莊嚴肅穆。由東山縣群眾捐資建成的谷文昌塑像屹立于萬頃綠濤中。塑像前,“綠色豐碑”四字遒勁有力。

15日下午,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谷文昌紀念館,了解谷文昌同志感人事跡,聽取當地傳承紅色基因情況介紹,同谷文昌干部學院教師、學員代表親切交流。習近平指出,衡量干部業績好不好,關鍵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。各級領導干部要向谷文昌同志學習,樹牢正確政績觀,為官一任、造福一方,真抓實干、久久為功,把豐碑立在人民群眾心中。學習谷文昌同志,不僅要高山仰止,還要見賢思齊,像他那樣做人、為政。

1986年,東山縣委根據谷文昌的遺愿和群眾的要求,決定將他的骨灰安葬在他當年親自參與建起的赤山林場。次年,東山縣在赤山林場豎立“谷文昌同志萬古長青”紀念碑。

一座豐碑在林海間屹立而起,谷文昌精神世代流傳,在人民的心中拔節而長。

大家紛紛表示,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,以谷文昌精神為鏡,學習他“不帶私心搞革命,一心一意為人民”的畢生信仰,學習他“不制服風沙,就讓風沙把我埋掉”的拼搏韌勁,學習他“為官一任、造福一方”的博大胸懷,不斷開創各項事業發展新局面。

老百姓的口碑是關鍵

林濤陣陣,木麻黃參天如蓋,綠滿東山。

習近平總書記緩步前行,來到谷文昌紀念館考察,一幅“谷文昌帶領東山人民植樹造林”的浮雕栩栩如生,訴說著谷文昌和東山不盡的故事。

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踐示范基地、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、全國首批“大思政課”實踐教學基地(黨史新中國史教育專題實踐教學基地)之一、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,谷文昌紀念館的展陳內容包含大量珍貴的歷史照片、場景、圖片和谷文昌生前使用的實物。一件件展品鐫刻著歲月痕跡,匯成一本鮮活厚重的紅色教科書。

“這里共有8個展廳,第一個展廳記敘了飽經苦難的昔日東山。在風沙肆虐的舊照前,總書記駐足良久。”在谷文昌紀念館擔任講解員的朱佳李說。

東山,曾是一座風沙肆虐的荒涼海島。千百年來,這里的人被風、沙、旱、澇壓得抬不起頭、喘不過氣,人們談“沙虎”色變。當地曾流傳著這樣的民謠:“春夏苦旱災,秋冬風沙害。一年四季里,季季都有災。”

據記載,東山一年中刮六級以上大風的時間長達150多天。解放前的近百年間,風沙吞沒了13個村莊、1000多座房屋、3萬多畝耕地。解放初,在全島19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森林覆蓋率僅為0.12%。1949年,東山全島6萬多人,外出當苦力、乞丐的約占十分之一;有約2000人死于天花。

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。1949年,谷文昌隨長江支隊南下福建,之后在東山工作14年。面對多災多難的群眾,他流淚了,寢食難安,做夢也在想著戰勝風沙、根治旱澇,讓人民過上好日子。他反復思考:群眾希望共產黨給他們帶來幸福,如果我們不為民造福,要我們到這里來干什么?群眾分到了土地,但種不出糧食,分地又有什么用?

斷掉窮根,必先制服風沙。經過多次討論,縣委、縣政府統一了思想,開啟了治理風沙的漫漫征途。

事非經過不知難。島上條件惡劣,縣里曾嘗試種過10多個樹種、幾十萬株苗木,但一次也沒有成功。許多人開始風言風語:“東山這個鬼地方,神仙也治不住風沙!”但是,谷文昌卻橫下一條心,立下錚錚誓言:“不制服風沙,就讓風沙把我埋掉!”

艱難困苦,玉汝于成。從9株幸存的木麻黃開始,谷文昌和大家終于摸清了木麻黃的生長習性,總結出了種植木麻黃的技術要點,并通過多種方式讓廣大干部群眾掌握。1959年,在全縣軍民植樹造林誓師大會上,谷文昌代表縣委提出了綠化東山的目標:“舉首不見石頭山,下看不見飛沙灘,上路不被太陽曬,樹林里面找村莊。”連續3年,天一下雨,東山人就冒雨出動,先后植樹8.2萬畝,400多座山頭、3萬多畝沙灘遍植木麻黃,荒島變成了綠洲。

“不帶私心搞革命,一心一意為人民”,這是谷文昌的畢生信仰,他踐行了一輩子。

谷文昌這樣的好干部,正是總書記贊許的“四有”干部。2015年6月30日,他在會見全國優秀縣委書記時指出,焦裕祿、楊善洲、谷文昌等同志是縣委書記的好榜樣,縣委書記要以他們為榜樣,始終做到心中有黨、心中有民、心中有責、心中有戒,努力成為黨和人民信賴的好干部。

在展廳“植樹造林”板塊前,一張國務院獎狀引起了總書記的注意。獎狀上寫著:獎給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福建省東山縣。這張獎狀來得殊為不易,要歸功于谷文昌。“在谷文昌帶領下,到1960年,東山全縣已造林68595畝,建設防護林帶175條,總長150公里,成為林業一面紅旗。東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”朱佳李講解道。

習近平總書記邊走邊看邊聽。“我向總書記報告,東山現在依然保留著‘先祭谷公、后拜祖宗’的祭拜習俗。”朱佳李說。

“每逢清明節,東山群眾家家戶戶先祭谷公、后拜祖宗。很多人會自發前往谷文昌陵園,用傳統而樸素的方式祭奠谷公。這在東山已經成為一種習俗。”朱佳李說,作為一名講解員,她將加強學習,更加深入了解谷文昌的先進事跡,致力于宣傳好谷文昌精神,講好谷文昌帶領東山人民把荒涼海島變成東海綠洲的感人故事。

為官一任,就要造福一方

“總書記對于谷文昌的事跡很熟悉,他曾多次講述谷文昌的故事。”谷文昌紀念館館長張冬玲說。

她告訴記者,對于“谷文昌造林模式”,總書記尤感興趣,凝神傾聽。“我向總書記匯報,谷文昌在東山創造了多層次防護的造林模式:第一道防線是木麻黃,第二道防線是果樹林,再往里是一方方良田。東山沿著‘谷文昌造林模式’,持續推進綠化造林工作,讓這里變成了生機盎然的美麗海島。”

十四載奮斗不息,谷文昌帶領東山人民,終于把一個荒涼海島變成了綠色寶島:177條寬50至100米、總長達194公里的林帶,覆蓋了東山大地;全縣400多座小山丘和3萬多畝荒沙灘基本綠化,141公里的海岸線筑起“綠色長城”,為海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
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,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。

新時期,接好谷文昌老書記的“接力棒”,東山人把生態作為“生命線”和“發展軸”,守護綠水青山,鑄造金山銀山。目前,全島綠化率超94%,空氣優良率99.5%,在我省率先實現污水收集處理一張網、城鄉垃圾處理一體化,成為全國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”。

人不負青山,青山定不負人。

有了好生態,東山摁下了發展“快進鍵”:把“一粒砂”做成一條產值超百億元的產業鏈;圍繞碳達峰碳中和,規劃建設1500畝的光伏產業園區冉冉升起;新能源、新材料拓鏈成群,實現傳統漁業縣向新興產業聚集地跨越發展;擁有1845.72平方公里海域的東山,念好“海經”,串珠成鏈,全域旅游蓬勃發展。

數據顯示,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114.2億元,增加到2023年的273.9億元,躋身全省經濟發展“十佳縣”,富美新東山的圖景正慢慢鋪展。

政聲人去后,豐碑在人間。共產黨人的豐碑由事業和民心鑄成,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矢志為民、無私奉獻,在人民心中鑄就不朽的精神豐碑。

2001年7月15日,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曾到谷文昌陵園,向這位植樹造林防風治沙、全心全意為老百姓辦實事的縣委書記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深切的懷念。對于谷文昌,當地老百姓說得最多的是,他“把百姓記在心上”,因而百姓也“永遠把他記在心上”。在場有位同志說起一個小故事:“文革”期間,已不在東山任職的谷文昌遭造反派沖擊。東山群眾聞訊,馬上行動,以“揪斗”為名把谷文昌救回東山保護起來。習近平聽完十分感慨:“是啊,人民群眾總是最公正的。我們的干部一定要為官一任、造福一方,自覺地為人民服務。”

民心是最大的政治,決定事業興衰成敗。

2005年,習近平在浙江日報《之江新語》專欄發表文章《“潛績”與“顯績”》。文章說:福建東山縣的縣委書記谷文昌之所以一直受到廣大干部群眾的敬仰,是因為他在任時不追求轟轟烈烈的“顯績”,而是默默無聞地奉獻,帶領當地干部群眾通過十幾年的努力,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孫后代的防護林,在老百姓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。這種“潛績”,是最大的“顯績”。我們常講的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,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夸獎,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

當日,看到總書記走出展館,谷文昌干部學院的師生們頓時沸騰了,大家揮手高喊:“總書記好!”

“總書記跟我們親切交流,勉勵我們學習谷文昌精神,并且立志成為谷文昌這樣的英雄模范。”谷文昌干部學院學員、漳州市華安縣仙都鎮鎮長吳巧玲說。

總書記語重心長,現場掌聲雷動。聆聽總書記重要講話,吳巧玲心潮澎湃。“作為一名基層干部,我們要牢記囑托,學習谷文昌為官一任、造福一方的精神,不求轟轟烈烈的顯績,而是默默無聞的奉獻。”吳巧玲說,自己倍感責任在肩。

不僅要高山仰止,還要見賢思齊

1981年1月,谷文昌不幸因病離世。

斯人已矣,精神永存,豐碑不朽。

“誰說流水無意歲月無痕,誰說落花無情往事如煙,請聽山的訴說,請聽海的呼喚,政聲人去后,豐碑在人間……”這是一首為紀念谷文昌譜寫的歌曲,在神州大地廣為傳唱。

雖然谷文昌離開我們40多年,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。中華英雄兒女挺身而出,慷慨前行,他們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,在總書記心中分量很重。

“新中國成立以后,也是因為我們黨有一大批像焦裕祿、谷文昌、楊善洲、張富清這樣的英雄率先垂范,才團結帶領人民群眾不斷開創各項事業發展新局面。”在2020年1月8日“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”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,習近平總書記話語鏗鏘有力,表達對英雄模范的崇敬之情。

2015年12月,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,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性教育要注重發揮先進典型作用,多講講革命烈士和英雄人物的崇高風范,多講講焦裕祿、楊善洲、谷文昌等各條戰線優秀干部的模范事跡。

9年后,習近平總書記走進了東山,向谷文昌干部學院的師生們了解學校黨性教育的實踐成果。這份褒獎英雄模范、傳承紅色基因的真摯情感,谷文昌干部學院學員們都深切感受到了。

“習近平總書記詳細了解我們的學習情況。”谷文昌干部學院學員、漳州電視臺臺長陳俊杰說,他向總書記報告,學員學習時間分別為一個月、兩個月。學員們最近在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、谷文昌同志的先進事跡以及增強干部履職能力的專業性課程。培訓形式既有專家課、案例課,還有現場情景教學等。

“我報告說,學員們一直在對標谷文昌同志學習。他不帶私心搞革命,一心一意為人民,以及‘不制服風沙,就讓風沙把我埋掉’的堅強黨性和拼搏韌勁一直激勵著我們。學員們下定決心,要不斷錘煉黨性修養,為黨和人民履好職盡好責。”回憶當時的情景,陳俊杰的臉上洋溢著笑容。

谷文昌干部學院以培養造就谷文昌式“四有”干部為使命,挖掘谷文昌先進事跡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,開發了“谷文昌先進事跡”等系列課程,打造了《人民公仆谷文昌》等案例式、訪談式、情景式精品課程,設置谷文昌紀念園等50多個各具特色的現場教學點。

“我們一定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,學習谷文昌同志,不僅要高山仰止,還要見賢思齊,像他那樣做人、為政。”谷文昌干部學院教師劉聰杰說。

“谷文昌干部學院從2019年正式辦學以來,積極運用谷文昌的先進事跡教育培訓干部,賡續紅色基因,教育干部像谷文昌那樣心中有黨、心中有民、心中有責、心中有戒,做一名合格的黨員干部。”劉聰杰說,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,讓自己明晰了教學方向。作為學院教師,自己將牢記總書記囑托,不僅要嚴格把牢政治方向,更要立足谷文昌先進事跡發祥地優勢,挖掘時代內涵,在服務中心大局中提升育才成色。

暮色四合,天色漸暗。滿懷著不舍與激動,大家簇擁著總書記,依依惜別。總書記登車后還站在車門邊,特意俯下身子,揮手道別……

“歡迎總書記再來東山!”這一聲,是干部群眾發自內心的期盼,更傳遞著他們牢記囑托、砥礪奮進的擔當與承諾。(記者 趙錦飛 蘇益純)